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新闻 >> 正文

我校多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我校多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该榜单由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与Elsevier旗下Mendeley Data发布。榜单以Scopus数据库为依据,基于引用次数、H因子、HM因子等综合指标,根据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6个细分子领域国内共有5272人入选

据统计,辽宁省内共有2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1人入选榜单(见表1)。我校腾飞学者许光文教授、张义民教授,振兴学者苏发兵研究员入选榜单,3位科学家在国内和世界的排名见表2。

   表1. 辽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人数统计


 表2. 我校腾飞学者和振兴学者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的排名



许光文,1991年清华大学毕业、1996年获中科院工学博士学位、1996-2006日本及德国工作、2007-2015中科院过程所研究员、2015-2017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现为沈阳化工大学教授、校长。曾是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利用领域专家组专家。致力以“热解”反应为核心的煤炭、生物质等的清洁利用反应测试、转化技术和烟气脱硝与净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原创颗粒热驱动热裂解快速反应的微型流化床测试法、首创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发现热解反应产物定向与作用强化的反应解耦调控新机制,攻克生物质中低温气化焦油生成抑制、煤基高品质热解油气高效率制备技术难题;突破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创建的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发明溶剂热反应催化剂浆料、浆料成型结构化宽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分别50和76件,发表论文390篇、个人H因子46。成果对15个省及直辖市的焦化、钢铁、医药、白酒等重要工业行业应用,建成工厂及工程100余套,形成仪器设备用户100余家,经济产值50亿元,支撑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工业生产显著节能和减排。国外学者评价微型流化床研究“开创领域(Kick-started the field)”、低焦油气化流化床两段技术被加拿大造纸研究院FPInnovations评估引进、菱镁矿闪速轻烧成套单项技术估价7000余万元入股合资。已获辽宁省、四川省、中科院、石化联合会等的省部级一等技术发明及科技进步奖8项。


张义民,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原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现任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第6届和第7届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和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评审组专家(2008年和2020年始),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2009年始)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目标导向类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省部以上的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与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0多项。截至2020年,张义民教授在国内外著名期刊“MECH RES COMMUN”、“COMPUT STRUCT”、“NONLINEAR DYNAM”、“COMPUT METHOD APPL M”、“J VIB ACOUST-T ASME”、“AIAA J”、“J SOUND VIB”、“MECH MACH THEORY”、“J MECH DESIGN”、“INTER J NON-LINEAR MECH”等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有500余篇(次)论文被SCI和EI检索系统收录;被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等正面引用约5000余次;独立撰写专著和教材10多部,合作撰写专著多部。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多项。并且在《科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多篇。


苏发兵,199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2005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08年于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从事工业催化材料的研究;2009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并组建能源催化与多孔材料课题组(http://cpme.mpcs.cn/)。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CO/CO2甲烷化催化转化;(2)有机硅单体合成催化转化技术;(3)电化学储能材料;(4)大气污染控制净化材料。已发表SCI收录文章180多篇,包括National Science Revie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总引用次数超过12000次,H指数为53;已申请及授权专利共计70多件(包括英国、美国和国际专利);研发的多个催化材料进入工业化应用。获得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2年中国颗粒学会-赢创颗粒学创新奖。曾担任科技部重点专项等评审专家。



 PAGE TOP